法制格言(465则)

更新时间:2024-04-02 11:02:30
法制格言(465则)

  1、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绝对的权力。人在天性上类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政治上不平等,又不一样类。——巴尔扎克

  2、在忽视正义的地方,在作为正义核心的平等在成文法条款中不断遭否定的地方,那里的法律就不仅仅仅是“不公正的法律”,而是完全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3、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4、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5、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苏《社会民主党在~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6、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7、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

  8、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战国《商君书·定分》

  9、在世界各主要礼貌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构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10、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11、彼窃国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

  12、刑罚的严厉程度就应只为实现其目标而绝对必需。所有超过于此的刑罚不仅仅是过分的恶,而且会制造超多的阻碍公正目标实现的坎坷。

  13、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14、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15、自由人得名于自由一词。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到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能够任意作为的自然力量。

  16、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司马迁

  17、沉默将被理解为同意。

  18、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苏《社会民主党在~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19、法令至行,公正无私。——《战国策·秦策》

  20、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21、臣闻圣主为政,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西汉《东方朔传》

  22、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23、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

  24、车轻道近,则鞭策不用;鞭策之所用,道远任重也。刑罚者,民之鞭策也。――尸佼战国《尸子》

  25、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26、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27、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28、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就应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29、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而所谓社会关系但是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或交互行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就没有社会关系。法律是透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30、我们作为人而有权拥有的平等是环境平等,而不是个人平等。

  31、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32、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33、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韩非战国《韩非子·守道》

  34、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35、法律是正义与善良之术。

  36、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37、我已经发现,混乱和一切火海的起源原因和发展都与各种社会的腐败的法制有关。

  38、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甚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39、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礼貌的标志。

  40、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41、系统的法典化能够是法律生活的有意识的普遍的重定方向的产物,譬如作为外交部政治革新的成果,或者作为希望到达政治实体内在社会统一的各阶级集团之间妥协的结果。

  42、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43、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44、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商君书·更法》

  45、即使判决并没有准确的判定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争端各方只要确信他们受到了公正的对待,他们也会自愿理解法院的裁判结果。

  46、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47、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就应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陈弘毅

  48、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强森

  49、举证职责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50、正义能够提升一个民族。

  51、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是已经得到普遍理解的唯一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52、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谚

  53、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唐《天论上》

  54、对制定法应当做严格解释。

  55、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56、法不殉情。——《三国演义》

  57、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

  58、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59、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60、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薛宣

  61、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著名的法律学者

  62、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63、法律就应是稳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64、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65、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66 ……此处隐藏11337个字……在一切能够理解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政府论》

  402、仓廪lin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

  403、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罗曼·罗兰法《哥拉·布勒尼翁》

  404、爵不能够无功取,刑不能够贵势无。——《三国志》

  405、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产生人人自感安全的心境平安状态。为了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要有一个谁也不必惧怕谁的政府。

  406、法律必须依靠某种外部手段来使其机器运转,因为法律规则是不会自动执行的。――庞德美《透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407、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408、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409、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410、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411、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412、如果法律是非正义的,它就不能存在。――奥古斯丁古罗马《论自由意志》

  413、最好的法律从习惯产生。

  414、法律只但是是我们意志的记录。――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415、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416、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417、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418、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伯尔曼

  419、法律人不就应倡导过于激烈的变革,因为激烈的变革导致的结果是社会秩序的进一步的丧失,所以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叫:枪炮作响法无声。枪炮作响的时候,法律就没有办法生存。所以我们都不希望这个社会发生太过剧烈的变化。——贺卫方

  42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421、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4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423、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4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425、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426、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427、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就应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状况。

  428、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但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

  429、即使判决并没有准确的判定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争端各方只要确信他们受到了公正的对待,他们也会自愿理解法院的裁判结果。

  430、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431、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32、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433、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

  434、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435、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边沁

  436、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437、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438、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439、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440、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意《论犯罪和刑罚》

  441、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

  442、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443、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一慈悲的目光看人。

  444、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唐《天论上》

  445、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446、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庞德

  447、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448、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449、如果我们的法律只是自然规律的幼芽,它毫无疑问是好法律。这样的法律能够抑恶扬善。――大仲马法《马希里选集》

  450、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

  451、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452、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453、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454、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455、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456、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457、法院不能主动寻找案件。恰好是对“司法能动主义”的批评

  458、法律不负杀人的职责,也就像这职责不就应使枪刀担负一个样。――沈从文

  459、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460、任何事情,只要与自然发颠扑不破的永恒要走向冲突,就是无效的,因而也就不能约束任何。

  461、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462、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63、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464、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罗曼·罗兰法《哥拉·布勒尼翁》

  465、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为,即便是最小的罪恶,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

《法制格言(465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