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的人性光辉之将军仁心

更新时间:2024-04-02 11:06:13
史书上的人性光辉之将军仁心

  文|坐隐

  历史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史书中那些文字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故事。这里面有无数英雄史歌、热血狂沙、阴谋诡计、士子大夫、才子佳人。也有很多人性光辉,于刀光剑影中尤为可贵。

  王忠嗣,将门之后,九岁时其父王海宾战死沙场。玄宗怜悯王忠嗣年幼,将他养于宫中,自小和后来的唐肃宗李亨一起长大,算是顶级官二代。

  十八岁时,王忠嗣离开宫廷出征,开始了他的人生第一次战役。王忠嗣率三百唐军精锐骑兵,夜袭吐蕃赞普(皇帝),斩俘数千人,缴获牛羊上万头,赞普仓皇出逃,战绩直追西汉战神霍去病,少年王忠嗣一战而名动天下。

  此后连战连胜,屡立军功,降契丹、奚,灭突厥汗国。破契丹之役,王忠嗣以十万骑兵北出雁门,在桑干河歼灭契丹、奚二十万联军,契丹、奚三十六部悉数投降,之后数十年不敢作乱。功勋盖世的王忠嗣被封为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一人佩四将印,威行万里,节制兵力二十六万,之后王忠嗣破吐蕃、降吐谷浑、击败吐蕃、大食联军,不败战神威名传遍天下。

  但掌控帝国重兵、沙场无敌的名将王忠嗣并不以杀戮为能。他曾对人说“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天宝六载十月,唐玄宗下令王忠嗣攻打吐蕃的石堡城,王忠嗣说:石堡城险固,攻打下来要死数万人,得不偿失。拒绝执行命令。另一个将军董延光为了拍皇帝马屁,请求自己出兵。唐玄宗马上批准,并让王忠嗣协助。但王忠嗣出工不出力,部下李光弼劝说他:您这样肯定得罪皇帝,一定会有人说您坏话,我们的府库里又不缺财物,您为什么不重赏士卒,出力攻打,堵上别人的口呢?

  王忠嗣淡淡地说:牺牲几万人争一座城,得之不足制敌,不得对国家也没什么损失。这件事我不去做,最多被贬官做个普通将军,我怎么会为了一己官职而平白牺牲几万将士的性命?

  李光弼拜服,不再相劝。而事情也如李光弼预料,王忠嗣的政敌借此攻击他,沉浸在开边梦想中的'唐玄宗果然大怒,将王忠嗣召回长安,交付中书省、门下省和御史台共审,会审结果,王忠嗣被判死刑。部下哥舒翰以死相争,终于救下王忠嗣性命,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不久郁郁而终,年仅四十五岁。

  继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不得不率兵打下石堡城。李白有诗写哥舒翰“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这“紫袍”背后的代价,却正是王忠嗣预言的几万将士的鲜血。

  王忠嗣死后,再也无人能像他那样震慑东北方面军方大佬安禄山。其后六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再不复盛唐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一大批名将如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皆出自王忠嗣麾下,算是这位伟大军人为唐帝国留下的最后遗产。

  “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军人因战争而生,但军人的目的不应该是杀戮,而是消灭战争。知其可而不为之,这是将军仁心,更是一名伟大军人的人性光辉。

《史书上的人性光辉之将军仁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