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观后感10篇

更新时间:2025-02-06 13:22:50
《烈火英雄》观后感10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烈火英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烈火英雄》观后感1

泪点很多,但难免有些地方是过于刻意的吹捧。开场五分钟,黄晓明从火场中救出女孩,所有在现场的一大群人拍手称赞。我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但我想着火现场的周围这么多人围观不好吧,假如发生爆炸会伤害无辜,而且太多人也会影响消防队员救援。

总的来说,通过这部片子确实能感受到合格的消防队员值得所有人尊敬。影片里的感动几乎能感染所有人,因为这是毫无质疑的正面的行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这也是这部片的主旋律。影片中唯一存在的需要思考的地方就是有没有办法减少消防队员的伤亡,或者给牺牲消防队员的家人更多的补偿。但很显然,第一个这个问题太过专业,不是相关从业人员可能很难想到办法。第二个问题一般人很难感同身受,因为任何补偿也比不上一个生命的价值。

如果满分五分,我会给这部片3。5分。他很直白,也很感人,也拥有很大的正能量。作为一个类型片,他值得去电影院观看,火灾现场的音效处理感觉比较真实。但是他没有加重处理消防队员的两难境地,大多数人都太过正义和无私,让人感觉这是大多数消防队员拥有的特性。但实际上,影片中的大多数按人情来说应该是极少数,生活中毕竟只有极少数的英雄,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们有私欲而苛责他们。因为普通人占大多数,在意识到未知的危险时会逃跑,害怕,退缩,这些是人之常情。

不过这本就是一部赞扬消防队员的影片,并不是为他们思考的影片。

看电影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哭的又大又响。我身边的小男孩也在不停抹泪。让我一边感动,心理又一边感慨,世界上大多数的小孩真的很善良。所有善良的孩子都值得被好好保护!电影《烈火英雄》的观后感1000字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题记

生活中,总有那样的一群普通人,与火交融。制服象征的职责和肩上义不容辞的使命,他们只好义无反顾的扛起水枪冲向火场,竭尽全力,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佩的消防员。我今天所看的《烈火英雄》,就将镜头锁定了这群真正的英雄。

影片以大连7。16新港火灾事故为原型,真真切切的将当时油罐爆炸的恐怖情形和当地人民所承受过的生命威胁展现在荧幕之上,无论你是否相信爆炸的威力真的有二十颗原子弹那么大,都不应该质疑影片的真实性。

影片给我最深印象的句子:老百姓与火灾之间只有我们!滚滚热浪,轰轰虎吼,中国消防员临危不惧,时时念好安全经,刻刻不忘消防事。

江立伟同志在接到指令后主动接受手动关闭阀门的任务,然而在转动八十转后却得知需要转动八千转才能将阀门关闭。面对这一消息,他第一反应不是抱怨,而是继续执行任务。这也印证了总指挥打老总的那一巴掌你真是太不了解消防员了。到最后,八千转转完了,阀门关上了,而江立伟却牺牲了,面对曾经事故导致手下队员死亡的心理阴影,江立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本片的第一条主线是极其震撼救赎线。

马卫国从开始的渴望立功,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到后来真正遇到危险时,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化学罐区的决心,再到最后得到父亲的认可。与之相类似,郑志从开始等待退役的懒散,到后来在危险来临时没有逃跑的坚定,战斗到最后一刻,直至牺牲。马卫国和郑志也完成了自己的自我证明线。这也正是第二条主线证明线。

江淼母子在发生灾难时一起逃难,江淼却在途中不幸走失。母亲在丢失孩子时的焦虑,失控,再到找到孩子时的释然,完美的展现出了本片的第三条主线亲情线。徐小斌和王璐本是一对即将踏入婚姻殿堂的欢喜冤家,徐小斌却在供水不足时,义无反顾的调下河中清理水中堵塞水泵的垃圾,最终溺水身亡。王璐始终不愿相信爱人牺牲的事实,这也撑起了本片的第四条主线爱情线。

同时影片中还存在着诸多暖心的画面,李芳和儿子走散后没有丧失善良,帮助了一对年轻的夫妇,然而,复发哮喘病的江淼也得到了一对老夫妇的帮助这些默默无闻的善举也完成了本片的最后一条主线社会真情线。

现实的残酷,三个人的牺牲,英雄已逝,除了当时他们内心渴望活下去的愿望外,最大的心愿莫过于亲人的安好。英雄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一种可贵的价值,莫让英雄流血,再流泪。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将生死度外,用火红的青春诠释着军人的奉献。感谢火场中这群可爱的逆行人,致敬烈火英雄!

《烈火英雄》观后感2

和平年代只有消防战士时时刻刻面临战斗和敌情,这部电影涵盖的很全面,当然也有些夸张部分。

最开始的火锅店着火,清理火场更是触目惊心,一屋子的煤气罐,这老板也是够疯狂的,尤其是在火灾上就是怕啥来啥,当事人不如实汇报实情,导致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有了人员伤亡,自然也要有人对此负责,这是工作的一部分。

片中有几位消防战士,靠自己的经验能够提前判断爆炸,片中更是给火焰配上了咆哮声。那些说撤退的老兵,不是怕死,也不是逃兵,而是他们不想死的没有价值,毕竟火是可以扑灭的,而爆炸是没办法处理的,只能等爆炸结束再处理,在爆炸的时候上太盲目了。而指挥人员的压力是重大的,一个决策的失误,那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在不了解具体情况时,按照以往经验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找到问题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剧中港口体现了人类的伟大工程,但这伟大工程引起的灾难也是巨大的,往往在一些灾害发生时,一方面要控制这些灾难,另一方面做好应急预案,万一失控,要使损失最小。消防无小事,在于日常的检查,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往往是一个小细节引发了蝴蝶效应。同时也理解了一些工业产品的严苛要求,在设计上的余量,油库、管道的耐压能力,以及自动减压,工业设备自身可靠,也能减少很多隐患。所以伟大工程,是极其复杂的,有的是一劳永逸,有的要警钟长鸣。

这个和平年代,消防员是风险最高的,也是每时每刻都有牺牲的,如剧中说的那样,别人过节,我们过关。而实际可能更严峻,不像剧中,或者一些军旅电视剧中的那样,我们的战士不是超人,他们也是普通人。

看到了这里也是深深的惭愧,当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想着找个安稳的工作,平平安安的过日子,虽然去了企业,想靠自己的所学谋生,但是来到企业后真为自己的冲动后悔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消防员他们就是服兵役的,他们没有工资,只有在退伍的时候才有补贴,而且他们都很年轻,而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牺牲的消防战士只有一部分吧。

这个时代,可能我们的价值观有些变化,大家都不愿付出,都不愿奋斗,只想去享受,只想去安逸。可是我们的这些幸福生活,离不开那些一线奋斗的人呀,安全是那些战士保卫的,日常的用电是那些电力建设,电力维保人员的付出换回来的,网络的方便更离不开那些通信人,还有那些桥梁。大楼大厦的建设者,人们只关注了这些宏伟,感叹生活的美好,而这些背后奉献的人呢,比起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收获 ……此处隐藏12588个字……此相反的是灾难来临时人性的丑陋面,超市被哄抢,店铺老板断然拒绝临产孕妇寻求帮助的要求,与李芳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批判了人性的自私、贪婪。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大义、亲情、爱情融汇交织在一起,呈现螺纹状结构推动剧情发展,情节紧凑短促却又扣人心弦。“消防战斗早晚会有牺牲!”,这句催人泪下的台词恰到好处的戳中泪点,当马卫国和战友们被流淌火包围,队友郑志用高压水为他们开通一条生命通道,而自己身陷火区,“把头盔给我妈!”,这是年轻战士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军人的天职是服从,是保卫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真切切用行动来证明,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堪比神明!试问那些“巨贪国蠹”,你们惭愧吗?

火势过大,远程供水快接济不上了,对徐小斌来说,身负供水职责的他,原本不是特别危险的岗位,属于后勤补给单位,然而看似“最安全的”,往往却是最危险的,制作人对切入点把控的非常好,突出了影片的深层。徐小斌在处理水泵上的海洋垃圾,不慎被缠住,活活憋死在海中,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契合“垃圾分类”的主旨,呼吁全人类爱护大自然,爱护赖以生存的地球。

“每个阀门80次为一扣,一个阀门就需要100扣!如果不那样说,谁敢进去?”这是影片中那位油罐区负责人的原话,而大连7.16真实事件守闭一个阀门需要人工操作80000转!整整降低了十倍圈数。“等我回来,爸爸天天陪你上学”,江立伟用浸满鲜血的双手完成了使命,被“火魔”吞噬时,影片达到了最高潮!英雄已逝,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肆虐的火龙过后留下了满目苍痍的大地,我认为影片中的人物个个都是主角,没有配角一说,无论是江立伟、马卫国,还是徐小斌、王璐,一张张鲜活的面容都是铁骨铮铮的圆形人物,淡化了网评对黄晓明演技的诟病。这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影片,而是谱写了全体消防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一曲血与泪的赞歌!

《烈火英雄》观后感10

“滴——”,第一次听到警报长鸣,且并不是平常偶尔会出现的间歇响起的“滴、滴、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刚走出办公室门口,就看见实验室的同事逃命似的往外跑,边跑边喊“快跑,液化气泄露了!”。

这是去年的一个小插曲,我所工作的实验室中,一个满载的高压液化气钢瓶忽然自己冲开了阀门,瓶中的液化气迅速喷出,一时间根本没法堵上,我们的实验人员只有暂时选择撤离。

当然,最后的结果因为我们实验室防火防爆工作还算严密,不仅不存在火源,还有及时的抽风换气系统,等那瓶液化气漏完后,警报就自动解除了。

不过即使到现在,我依然心有余悸——如果那时候的液化气泄露,因为某些外界原因引起了爆炸,而隔壁房间还有数以百瓶计的石油产品,最终我们实验室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说实话,不敢想,我也想不出来。

在看过《烈火英雄》后,我大概懂了,虽然我们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不会像遍布大型油罐的工业园区那样一片火海,但真的出现火情的话,至少我的小命儿应该是保不住了。

实验室的防火防爆工作真的很重要,我会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的每一个同行;同时,消防员更加很值得尊重,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可以看看这部电影,看完后,你大概就懂得,“火场如战场”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这两年,我们在网络上不断看到化工企业出现爆炸或火灾的新闻,而《烈火英雄》作为国内少有的聚焦消防题材的电影,在这个时候上映,可谓时机正好。

消防员舍身救火的故事,我们在新闻上已经看过太多,这也使得电影《烈火英雄》在叙事上,很容易抓住观众的情绪点,这可能又是一部让人落泪的作品。相比之下,电影主创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应该是如何展现消防员灭火的过程。

在这一点上,好莱坞对于火灾的刻画,往往是从灾难片的角度来展开,比如三年前彼得·博格导演的《深海浩劫》,就是讲述了墨西哥湾石油钻井火灾的事件,其厚重真实的视觉效果足以让人震撼,但放在好莱坞多如牛毛、场面愈加宏大的灾难片中,终归只是一个过客罢了。

要想在灾难片的格局中力求突破,除了在场面上保障视觉冲击力之外,还要在镜头语言和场面调度上有独到的的创意,电影《烈火英雄》的主创们选择了一条意料之中又让人惊喜的思路——用拍摄军事题材的手法来进行火灾题材的表达。

影片开头就单刀直入地展现了一段消防员在日常消防任务中的行动。我们看到,面对一家出现火情的火锅店,消防员们展现出了惊人的专业性和纪律性。

无论是对灭火策略的迅速敲定,还是对水枪射击点的合理分布,无论是不同岗位的消防员之间的高效协作,还是进入火场的两位主角之间的默契搭档,都展现出了消防员的训练有素和令行禁止。

影片通过这一段对消防员工作点面俱现的展现,在一开始就为影片奠定了军旅风格的硬核基调,同时也通过这一段极具张力的戏份,迅速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可谓是既有观赏性,又有不可或缺的功能性。

此后,影片更是通过消防员们难度堪比军队的日常训练,以及消防员家属们堪比军嫂生活的聚少离多,来不断增强影片的军事题材质感,到了突发工业园区油罐大火的时候,相信每一位观众看着消防员们披挂上阵、消防车列队出洞,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响起冲锋号的声音。

临时的“作战指挥部”,全程监控的“情报网络”,“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远程供水,战区划分、攻坚布置的策略制定,影片将大型的救火现场,演绎得就像一场史诗级的大战一般紧张而壮烈,而消防员们冲锋陷阵、坚守战线、不屈不挠的表现,也绝对是无愧于伟大战士的称号。

在这场战争中,有危机,有胜利,有成长,也有牺牲,消防员战士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观众的心,而他们的的“敌人”,则更多是让观众们感到恐惧,不得不说,“火焰”是电影《烈火英雄》中的一大亮点。

我们常常调侃美国导演迈克尔·贝所钟爱的“爆破美学”,只会不停地炸炸炸,但事实上在迈克尔·贝刚刚操刀商业片的时候,其作品中的爆破场面绝对具有独特的观赏性;而《烈火英雄》中对于火焰的刻画,则堪称达到了好莱坞一流水准,即使是放在灾难片中来看,也少有影片能够把火焰刻画出如此的压迫感和恐怖感。

《烈火英雄》中呈现了一大片工业园区中的火灾场面,尤其是片中那个10万立方米的A01号油罐,堪称火海中的一头巨兽,人力在它的面前真是显得渺小而无力,亦更彰显出了消防员们的英勇和伟大。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工业园区以及大型油罐,都是剧组斥巨资1:1搭建而成的。如此规模巨大的火灾场面,无疑需要扎实的特效技术来支撑,不得不说《烈火英雄》是近年来能够体现我国电影“重工业”水平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而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演员在火场中的戏份,都是真实的火焰之下拍摄完成的。

影片拍摄时正值深冬季节,演员们要在零下数十度的天气里,经受室外的严寒和片场的烈焰之间的冰火两重天,不得不为演员们的敬业精神点赞。

从市场上来看,《烈火英雄》的题材既有主旋律的风采,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在娱乐性上,其足够大、足够硬、足够猛的场面也足以成为国产片的标杆之一。如果要在暑期档的商业片中预测一个票房冠军的话,我想《烈火英雄》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烈火英雄》观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